7岁的冬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上学不到2个月就被老师停课在家,原因是他上课的内容都会,老师说他不需要再学习文化课;而且他不能正常上课、撕纸、不听老师教导、对抗,与老师发生冲突后经常是给他拖出教室,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攻击同学……老师说90%的精力都用在他身上,严重影响教学。
来的时候已经2个多星期没有正常上学,当时家长考虑不能让他在家呆着,给他安排白天到其他机构一对一学习文化课,感觉他好些时就送到学校呆半天,开始时新鲜,后来回到学校就大闹,即使是半天课程。孩子和妈妈都疲惫不堪。
幼儿园期间老师反映不遵守纪律,但老师很喜欢他,特殊对待,即使与别人发生冲突,老师说别的小朋友,不批评他。
上了一年文化课类学前班,由于表现不好,学校不收,但因为属于片内,只能接收入学。奶奶怀疑多动,自幼儿园期间开始至今坚持做感统训练2年多。未去过医院或心理机构。
家长期待:帮助母亲处理情绪,面对现在的问题;帮助孩子调节心理和情绪,调整行为,能上学;父亲的想法是现在实在是不能上学,考虑重读一年级。
学习能力测试:智商高,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大脑额叶发育优秀、协调、计划功能超出大多数参与测试的学生,但也表现出趋于强迫的自我要求完美;听觉型儿童,视动协调有待提高……并未表现出多动症状及任何不良行为问题。
亲子关系测试:保密。
当前目标:争取参加本学期期末考试。
解决方案:
1、停止一对一补习文化课,不要再强化他的强项。
2、既然目前已经处于停学状态,没有找到如何面对学校环境正常、正确应对的情况下,不要再到那个环境里继续受挫,同时也会更强化错误的应对方式,衍生出更多心理、行为问题。
3、心理干预方案:5+1,周一至周五每天50分钟个体咨询,周六参加儿童心理成长团体。第1周的一对一咨询纪要:
第二天晚上与父母一起过来参加家长沙龙,特意为他安排了任务,比较好的完成,并表现了韧劲,受到表扬。离开时不愿走,不说话,后大哭……
第二次咨询后闹脾气,不停劝阻,不离开工作室。
第三天被罚停止来访。
第四天效果好一些,意识上有节制,行为上做不到,但给予肯定和鼓励。
之后每天都有进步。可以感受到孩子非常焦虑、痛苦。
这段心路,无论对于孩子、家长、还是咨询师,都走得异常艰难、痛苦。
第一周咨询期间,奶奶强烈要求带去医院专家做多动症诊断,当天专家给开了一些口服中药用于安定情绪,由于需要第二天去做验血等生理指标检查,冬冬父母强烈反对,不同意继续去看,也始终没有给孩子服药。
在4次团体里的表现:
第一周团体:与单独相处时截然不同。
在团体中不停地动来动去,行为没有尺度和界限,任性,有侵占行为和攻击性。几乎所有老师指令都逆反、对抗。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波动大,易激惹,在3个小时的活动期间发作3-4次,最后一次终于大爆发,情绪激动,语无伦次,攻击动作快,大哭,破坏东西、一个人跑到别的房间锁门、生气、不理人。与同学无互动、接触生硬。给自己的名字是“烧死你”。
个案评估及辅导:情绪易激惹,人际困难,疑似阿斯伯格。建议家长去医院做生理及精神科诊断,家长说工作忙——没去。
第二周团体:降解
做学习能力训练时,大部分都对,但由于他自己多写了(重复)一个答案,而怪罪老师,“都怪你,是你说的&……&%*#”愤怒地撕了卷子(有关学习上,他强烈地要求自己完美、不能出现任何错误),跑到别的房间锁门、生气、不理人……后要求他不能锁门、不能破坏东西、自己出来,答应……情绪平复,对外面活动好奇,自己走出来继续参与。偶尔违拗。
集体绘画中表现了愤怒、攻击,有两个不知所措的大小幽灵飘在空中。团体其他成员彼此修复,给予了他友好、力量和安抚。给自己的名字是“流星炮弹”。但还不能关注到别人。
个案评估及辅导:情绪趋向平稳,自己尝试控制,在学习中理解了别人,对自己以往伤害同学的行为感到内疚。
周五收到学校老师邀请,下周回学校参加新年节目排练。但他不知道。
第三周团体:自身有了安全感,开始向外联结
因为拿到一张破了一点儿的卷子不想要,但老师没有给更换,写上名字以后突然发作,来不及言语表达,大哭,撕了卷子,跑到另一房间,但这次没有锁门,老师表达对他的担心后,他说要自己呆着,老师说那你好一些了,自己出来,他同意了。之后偷偷看后面课程,自己又进入团体中,恢复时间比上次短。不再与老师对抗。
告知要回学校的事,做心理准备和礼物。他并没表现开心,反而担心、焦虑,不自信。
个案个案评估及辅导:情绪越来越平稳,在学习中表达对姥爷身体的担心,开始关心别人,自发的用短信向家人问好,嘱咐,开始对外建立情感联结。
第三周的周二开始回到学校上课。比咨询目标提前,但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和适应。一对一咨询频率降低到一周2次。
返校后的效果:在学校坚持4天,老师反映没有纪律问题,不影响同学,就是不注意听讲(呵呵,老师啊,总是希望孩子好了更好,变成了总是看问题而看不到进步)。指导妈妈用积极关注的方式与老师沟通,老师反应语文课上回答了3个问题,孩子越来越能跟上班级节奏了。另外,孩子听觉型学习特点,可能容易让老师误会他“不听讲”。
第四周团体:完全没有问题。
对于冬冬来说,得到父母的注意力,获得真正的爱与尊重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包括被他攻击的女生,后来被称之为“王后”,这就是眼里母亲的移情对象,在他小小的内心里,反抗的不只是老师,更重要的是妈妈,是一切让他觉得受挫的客体,并且他是越挫越勇,所以情况会更加严重。
但目前冬冬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除了孩子自身和非比的努力外,妈妈也作了很多努力和改变,爸爸也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虽然情况较以前已经进步很多了,但如果不能解决孩子内在饥渴的需求根源,问题依然存在,当非比这个过渡客体不再存在时,那些需求就可能会再出来,或者变个形式出来,所以找到父母养育的关键点,父母修行,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牢靠的支撑。并且,此时孩子的沙盘意向中也开始与“母亲”客体进行接触。父母教练势在必行。在第3周后,母亲和父亲分别与孩子做了依恋关系测试,据此对家长教育行为进行指导训练。
第一周返校的表现
在那一年的元旦之后,我将出差外地,临行前为这个难得相聚的三口之家做了心理剧,希望那温暖的感觉能陪伴他们过新年。
第1天去学校上课,孩子开始听自己安排,虽然不捣乱,但课表是他来定了,哈哈,老师自然抗议。非比不在北京,妈妈还是故作镇定地搞定了小家伙。
接下来,连续4天无事,第五天还收到老师的表扬信:能完成各种任务,并多次听从老师教育,特此表扬!妈妈高兴地说,这是第一次被表扬!
第6天上学不愿去,累,每天7点就到校,晚上6点多才回家,能不累么?但还是去了。放学时,孩子在校门口地上打滚:“我不上了!我受不了了!”
第7天,上了半天跟老师打架,终于又被撵回来了。这小子,很聪明的。他想做什么一定能做成。
此时非比也出差回来了。呯呯嘭嘭地发泄完了情绪,哦,可真不少,7件令他愤怒的事,最后搞完以后剩了3个,他知道是自己不对,但依然气愤……
离开时,我问他,你还需要天天来么?他说:“我觉得不用吧。”哈哈,这小子什么都懂,他说我是他的秘密武器——现在他知道我俩的界限在哪里。
这周连续8天每天8堂课,全部都是数学、语文、英语做卷子,对冬冬是多么枯燥啊,真是个考验啊!不过不管怎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是5天,他就没有问题了。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一对一咨询,并辅以团体适应辅导,他已经完全可以适应学校生活,不仅学习好,遵守规则,有自己的朋友,可以随机、应变处理好同学关系、与老师的关系。经过半年的一对一咨询,加上他自身的优质遗传基因,他目前心智化能力远高于同龄人,但依恋关系尚需要进一步修复,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他已经完全可以适应学校环境以后,家长决定咨询结束。
以上,如果能在入学前解决这些问题,则:
1、入学后不用经历这些不安的、茫然无措的痛苦日子,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与新伙伴的交往中,提高、向上。
2、看起来冬冬半个月可以回到学校上学,并第四周就可以正常适应团体,而其实这只是刚刚开始表象上的转变,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很容易。这些挫折经历不只是精神痛苦,而同样会留下讳忌莫深的情感感受,冬冬第一周难以离开咨询师工作室就是这样的痛苦经历的复杂反应,但这是显见的其中一种行为,还有一些创伤后反应需要咨询师在与他的工作中细细体会、识别有哪些错误的、不适应的、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行为和认知、观念衍生……同时帮助孩子理解这些挫折,并让心灵有力量有勇气回归到正路上,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或是在挫折中被吓倒、退缩,甚至丧失自我、任人摆布,让自己的生命灵性消逝。
3、要改变老师、同学心中的“冬冬”旧印象,需要做很多努力,包括接受委屈、误解,甚至要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接受负面评价,因为去修正他们认为你的“差”远远比你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更困难。
挫折,人生中难免。但如果挫折大到个体难以承受,则将把个体压垮、压碎、压变形、扭曲。就像冬冬的遭遇,本不是他这个年龄可以应对、面对的课题,而这段经历可能会销挫他日后的探索、勇敢、挑战的精神。
冬冬的遭遇怎样可以避免呢?
1、家长客观评估孩子幼儿园状态。但幼师对于幼儿不正常行为的反应对孩子影响甚大,老师和家长不要用宽容、溺爱进一步助长孩子的错误行为,造成进一步的错误认知和养成错误的行为模式。
冬冬的遭遇虽然有父母的因素,但与幼儿园老师对他过于迁就、纵容有关,让他用破坏的方式获得老师关注的目的得逞。养成习惯以后,就成为了他的一种行为模式,当遭遇到小学老师不同的标准后,随即适应不良形成应激反应,时间久了,变成模式,扭曲心理和行为,应尽早干预。有些家长以为给老师送礼,让老师对孩子好,其实可能恰恰是害了孩子。
2、小学入学是人生重要的起点,父母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能力预备,这个工作不是上文化课学前班可以解决。
1)不学文化课,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2)规则规范要了解。
3)良行为和心态、价值观要早识别、早调整。
4)安全教育很重要。
5)自立、自理、自己解决问题
6)家长学习、心理成长,准备好与孩子共同面对新生活。
3、无论其诊断是阿斯伯格(自闭谱系)、情绪障碍,亦或是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即使服药也是不够的,尤其对于基于人际、规则的适应不良,服药难以解决。那么专业的心理干预、行为调整就必不可少。而通过团体方式调整人际障碍则效果突出,更加提高个体的适应性、提高与他人的接触能力,效率更高、适应性更强。
中国第一家儿童心理成长专业机构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阳区唐人街购物广场南门二楼
网址:www.xinlichengzhang.com 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