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
在线测评
一对一咨询
备\孕\产期
婴幼儿
儿童
青少年

儿童创伤的心理基础

时间:2018-12-19 来源:非比儿童

分类: 儿童心理专刊

儿童的发展

在理解儿童的创伤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儿童的发育过程,它可帮助我们用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方式及发展缺陷的角度来理解问题。

发展心理学、深层心理学及人类学和神经生理学为获得整体观的基础。现已公认人出生后的最初两年对今后的整个人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代的神经生理学及神经心理学业已证明,这一时期为儿童大脑发育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大脑形成感觉的整合功能(发展神经病学和发展生理学)、形成口欲期的基本需求(深层心理学),此阶段也是作为生物体的个体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的重要阶段(人类学)。


1 神经生理学模式


大脑在最初的两三年从胚胎就已经开始发育的非常快。

大部分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在中孕期就已经形成。

为了能发挥它们的功能(在神经细胞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发挥功能),它们要彼此通过突触和树突彼此联系,而这些联结的部分还将进一步成熟。
这种联系的决定性基础从孕二月一直到出生后头两年一直处于生长阶段(儿童的大脑极具可塑性),神经网络的联络过程则由外界的刺激所激发和维持,主动的感觉和行为则为此种神经元的连接提供基础,通过对儿童感觉和动作的重复训练进一步巩固了这种神经元的连接与联络。
在学习开始的第一年,脑保持着高速发育的势头:1岁时的大脑是成熟脑重量的50%,7岁则可达到75%左右,12岁大约85%,余下的大概15%要长到大学期间才能完成。(非比:不同的研究在数字上会有一些出入,但基本比例类似。总体说,7岁前、12岁前是对儿童进行学习型脑开发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的目的是为提高大脑精细的感觉统合能力服务,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当然,学习能力不仅包含脑功能、还应包含上课行为,如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会听课?是否有正确的行为与老师、同学互动等。相关内容了解请参见”儿童心理师非比“新浪博客中有关菁菁少年俱乐部文章及部分案例。)特定的通路能量供应的灵活性使得我们保持主动的注意力,阻止次要的活动。(注意形成习惯以后会形成大脑特定的路径。比如习惯溜号的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在大家的主体活动上,而是习惯于注意”大家的主体活动“以外的活动。)

在这一阶段若出现大脑的发育障碍,则神经元连接(突触)的数目会减少,直接导致必要的生化成熟过程减慢。

                                                                                           儿童创伤的心理基础
2 发展心理学模式

躯体感觉的建立为等级化的过程。“躯体感官”(Montagu)指:触觉、平衡觉和运动觉,这是其他感觉功能的基础和有目的感觉的前提。Montagu在此不仅仅代表感觉器官,更代表机体能达到的功能。
躯体感官是儿童的重要的首个活动器官。孕七、八周时,胎儿就已经有了触觉的感受,孕21周时可有节奏感。在怀孕的后期,胎儿在子宫内可以具备产生原始愿望的能力,如希望在妈妈的子宫里永远能感受到母亲心跳的节奏。在此更早的时候,他/她听着母亲的心跳,并把母亲的心跳感觉为一种震颤,这体现着他/她的期望能一直被满足的象征。
随着怀孕的进展,孩子逐渐在子宫内受到限制,他的一些混乱的活动受到阻止,而感觉功能被激活。引导他去感觉母亲的子宫,第一次他有了“自己的感觉”。孩子从子宫壁的形状、力量和对他动作的反应中得到体验。而由于活动的冲突受到阻止,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来发展感觉,如他/她会单纯而有意识地去听,在怀孕的最后几周里认识父母、喜欢上某一种特定的声音或音乐,作为反应,他会在母亲的肚子上“跳跃”。我们可以说:
孩子与母亲的对话在与孕期就已经开始,而它主要是从躯体感官开始的!
孩子在出生前所经历的、所感到的安全,在出生后不应该被人为地中断,通过与父母身体的接触,这种安全的感觉应该向外部世界发展,这与存在于早期梦想中母亲回应他/她的自然的表达(哭,蹬腿等)、孩子从母亲那儿获得感到与母亲联系在一起的、新的、多种的感觉息息相关。与母亲的联系可以促使孩子正常地继续发展他/她在子宫里就已经开始发育的感官。他/她会在要求在母亲的胸前吃奶,看着母亲并听她说话,看她怎样模仿它的吧嗒声。孩子感觉母亲,同时尝试着与母亲交流(Baby talk)。这时,孩子还没有对陌生的东西和人给以更多注意的能力,他/她还只会使用单一的感官功能。(非比:在4岁语言还没有形成以前,孩子的记忆主要靠感官、感觉来完成。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没有心理活动,孩子周围的人是如何对待他的,都通过感官记入身体,此时的创伤会伴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但却难以被觉察。)

                                                                                                    儿童创伤的心理基础
此时开始发展的三个阶段:
I. 内在模式阶段(感官的综合作用)
运动的促进力与眼睛有关:孩子追逐着物体,无意中发展他其它的感官。他会听摇鼓,把它放在嘴里,啃它,尝它的味道,放到鼻子下,闻它的味道。感官的多样性是经由手的运动完成的。
逐渐地手与各种感官之间的合作熟练起来,这时可以小心的让孩子进行模仿活动。通过皮肤的接触,母亲传递着对孩子的爱抚,孩子感受着、听着,感觉愉快并会重复一些动作方式。
II.开始系列阶段(程式加工的阶段)
孩子成熟的能力是随着运动所需的感官发展而发展的。手的成熟是为了牵动身体的!孩子逐渐自己坐,转身,爬和站,要带动他的整个身体,为了能拿到更多的东西。它还会联系到愿望,重复尝试来实现。比如说他拉母亲的头发,并期待着“不――不”。他拉动线偶,以看线偶怎么自己动。他拉桌布,等着母亲说“不――不”,但也希望自己能活动。他开始喜欢找出看不到的东西,喜欢藏猫猫的游戏。
在合适的情景下观察生活可以脱离巢中的保护而在一种保护性的关系下进行。“防护”、“保护”不是空洞的标识。就是说,保护孩子不受不必要的、使他的理解力混乱的影响。母亲、父亲和以及关系亲近的人要筛选一下,让孩子接触什么。要确定对他是基本的、有趣的以及对日常生活有益的东西。
自己逐渐集中的运动能力,在这个阶段孩子会使用他的手去接触周围更多的事物(周围人的嘴和耳,包,抽屉,柜子)。他会用手去摸这些东西,感觉,同时还获得控制――有时可以不用眼睛的控制――运动的能力(触觉的集中作用)。
在这个阶段成熟的模仿会日显成效出来。孩子现在所模仿的,会以某种方式再次重现:爸爸在门后道别,妈妈会说:“再见”并拿着孩子的手摇晃,当孩子再次看见爸爸在门后,他会自己摇手,虽然他没看见自己的手。
III. 联合加工阶段
这个阶段开始启动,且由其躯体感官承担。开始通过运动感觉的所有方面(对事物的了解,模仿,交流)来运用一定的功能,获得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为了处理好力量的阻抗和促进作用,这时孩子不仅要使用自己的手,还要想怎样利用物体,也就是开始工具思考。
这时孩子自发或是模仿着试验。他想像妈妈一样把鸡蛋放到打蛋器里,也会尝试用奶嘴和积木。他会尝试不同的方式来使用他的力量。储存能量并释放。在这样的一些实验中他会受到训练,两只手的协调工作。两只手会分工,一只工作一只就休息。但这时手的功能并没有成熟。还有一些很重要的能力是在这个阶段固定的(从12个月到18个月),可以建立日后的抽象思维能力:孩子会内化联系了。他知道,就是他从母亲的怀里溜出去、跑开,打蛋器和鸡蛋总是有自己的联系的(所谓的客体固定性)。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运动的控制能力在成熟,并且将这种过程内化,现在孩子会控制自己的运动,并能模仿那些自己看不到听不到的:鼓腮,咂舌,用嘴鼓泡泡…
IV. 从“我”到“你”
孩子越来越多的知道“你”。像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样优秀。他模仿自己喜欢的,当然如果他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他也会有小愤怒。他越来越有意识的生活,在幻想里,他会在游戏中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我”并固化。
只有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知道具体的联系他的作用时,他才会发展他的思维,并不会被幻想伤害而得到愉悦。
3 深层心理学模式

在感觉运动发展的末尾阶段新的能力会被建立起来,相应的,这在深层心理学里意味着肛欲-攻击期的开始。此前的阶段被称为口欲期(oris=嘴,拉丁语)。换一种表达方法是:小孩子在母亲乳房那里获得一种安全感。
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还不知道孩子在子宫中时,甚至在孕一月时就已经有了吸吮运动了,在母亲的乳房上吸吮并获得饱感是基本的安全需要(Erikson),而吸吮的“喝”的功能本身并不能满足这种安全感(Harlow)。对安全的感受多是通过感觉母亲不会离开而得到。对于孩子的发展了解越多(最近25年间),我们也越来越多的知道这种联系的意义,由安全所促生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产生于口,也通过其他的感觉,主要是躯体感官。这种联系是以亲密的人的不可替代性为前提的,并逐渐的扩展。孩子会不断重复出现刺激并注意母亲的反应,希望母亲能满足他的愿望。
在保持与母亲的联系的基础上,孩子会逐渐发展与其他人的关系,比较接近的人,比如接近的人,像爸爸,兄弟姐妹,祖父母等。在这些人的保护下,他会发展起对陌生人的好奇。
他也开始认识外面的世界。但他总还是会回到母亲那。孩子会第一次尝试脱离“安全地”(妈妈,爸爸等)。就像在系列阶段时,孩子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告诉其他的人,比如他爬到一个坐着的人的腿上,而他会体验到有一些人他是熟悉的,而另外一些则完全是陌生的。如果孩子觉得不安全他会回到父母那去。所有这一切反应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巢”!
慢慢的孩子会从与巢共生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他开始区分熟悉的和陌生的。
随着孩子的理解力增加,他可以将联系更加内化,逐渐的有自我意识,开始脱离母亲。孩子会通过愉快的安全感和痛苦的边界体验逐渐知道自己。他会通过打开身体而更知道和更能掌握自己的能量:言语和排泄。会知道自己的能量和作用,并能够承受失望。他还会知道怎样影响别人;他能意识到自己和别人,越来越能区分我和你、“我的”和“你的”。
                                                                                                                        儿童创伤的心理基础
4 行为生物学/人类学模式
著名的瑞士人类学家A. Portmann提出一个“非生理早产”概念。他认为,人类出生后21个月,才相当于动物新出生的成熟度。这项观察中有趣的是,在这个时候人类的孩子才开始从与母亲的共生期中脱离出来。
行为生物学家Bernhard Hassenstein将人的新生儿归为典型的“小累赘”。因为他在很多情况下是无助的,就像原始的幼兽(比如猫,狗),但是人并不想待在摇篮中,而是待在母亲的身上。被抱着被带着的过程中孩子就会体验到一种联系、安全和距离感。这阶段会一直持续到孩子分离有了我的意识。

儿童创伤的心理基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