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
在线测评
一对一咨询
备\孕\产期
婴幼儿
儿童
青少年

6-9岁 老师不让出去玩,只准写作业,会不会把孩子管死板?

时间:2018-07-07 来源:非比儿童

【问】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一个严厉的班主任,要求他们下课不许说话、不许动,只能写作业, 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这样要求太严了,专家怎么看? 

【儿童心理师非比】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好一概而论。

就通常情况下,首先讨论:为什么在全国范围内,下课不让低年级学生到操场活动——其实是发达的城市小学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一个集体中,每个孩子的能力、规则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差别,尤其是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老师还不了解他们的个性、行为特点、发展情况等,下课放开了玩,仅十分钟时间恐怕对于个别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是不够的,很可能一些孩子在下一堂课时难以回到教室正常上课,在一些校园面积比较大的学校,“找孩子”都成为困难,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并且下课玩耍也会增加同学间的冲突、矛盾的可能性,下课自由的结果可能就会演变为“找孩子”“说服孩子”“解决纠纷”等等行为、人际问题的纠正,而偏离了学校传授文化课知识——上好下一堂课的任务(要知道每位老师是有教学任务的),给老师、整个班级顺利进入到下一堂课造成困难。(非比个人理解,你觉得呢?) 

另外,现在的孩子不仅普遍缺乏安全感,同时普遍缺乏安全意识,还缺乏对自身所处情境的观察、因势利导的应变能力。仅身体上的对危险情况的预知、下意识保护自己的能力都很欠缺。这与家长的过度照顾,孩子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没有机会锻炼等教养方式有关系。比如,我们小时候,很多人站在路边等汽车呼啸而至时,突然抢在汽车前面横穿过马路,虽然很危险不道德,但这是一个孩子对即将过来的汽车车速的预期、对自己速度的预期判断,然后果敢采取行动的决断力和执行力等的综合反映,并在不断的刺激下重复锻炼(仅举个明显的例子,请勿仿效)。现在的孩子因为缺少这样的综合能力,没有生活经验,下课自由可能发生碰撞、身体受伤等事件。也就是说,对孩子活动的限制,不是从小学才开始的,对于相当数量的孩子来说,这种限制早在家庭养育中发生了,使得孩子在此时进入小学校以后,面对很多大哥哥、大姐姐的大身体的运动状态时,难以做到适时、适恰地保护自己的现状——很多孩子连同龄人不小心的触碰都要忙不迭告状,这样的脆弱怎么经得起更多人的考验呢? 

对于小学新生,首先观察环境,了解行为规则和适应学姐学哥的状态,如何保护好身体安全才是首要,这需要过程,而不是一铸而就的事。慢下来,挺好。 

家长持有的各种所谓“先进、现代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孩子,“自主”“自由”“有主见”,却很普遍的存在情绪、行为、人际问题,能安安稳稳地上好45分钟课程已经不容易了,越是名校、越是学生人数众多的班级,有问题的孩子其实更多,尤其会在刚入学的时候呈现。这些孩子,普遍到每个班级都有,可是这些孩子的问题,却不是非心理专业人员可以轻松解决的。这些问题是从婴儿期、幼儿期就积攒下来的情况,需要重头梳理,非几日之功。况且还有一些孩子至今依然生活在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中,他们的遭遇带来的成长问题不是一般教师可以帮忙解决的。况且,下课仅10分钟,放学时家长都已不耐烦地等在门外了,哪有时间解决? 

并且,现在教师管孩子难,难管孩子已经成了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现在的讨论就进入到老师对孩子是否是“严”的问题,该不该严? 

仅是没让孩子下课自由活动,就说老师“严”,而普通老师(非心理专业人员)对于下课自由活动所引发的后续问题处理难的问题不解决,下课自由活动只能给大多数孩子和家长带来麻烦和干扰。试想,老师忙于解决个别孩子的个别问题,撇下大多数孩子看闹剧?这样的状况,对于新生来说,何时才能知道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怎样的呢?怎样在一进入学校,就能知道应该怎么做小学生呢?甚至有娃觉得此娃受重视、被关注,依样画瓢……作为家长,你觉得值么? 

在这种问题上,老师量力而行,带领孩子们利用下课时间写作业,提高策略和效率,不是好事么?

此时,是“玩”重要?还是“减少冲突”,保持秩序对孩子重要?还是养成好习惯重要? 

孩子进入小学是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其中有个原则,就是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尽量去理解老师的做法,如果孩子不理解,家长要帮助孩子理解,只有家长与老师达成一致,孩子才能顺畅成长。尤其不要拘泥于一些学校、老师管理上的事,既不会有什么改变,又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得不偿失。 

如果家长自己感到常常在某类事情上纠结、不舒服,则可能是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一些东西被激发出来,影响当下,需要深入去挖掘和整理。比如一个被忽视长大的妈妈,就会常常感到自己的孩子被忽视;一个小时候常被欺负的家长,就会很敏感于孩子是否被欺负了,扑风捉影,无意中扩大了事态;一个小时候曾经被老师伤害的家长,自然对孩子的老师也会充满不信任或者敌意;如果父母与自己的母亲关系不好,很可能对孩子的老师或者学校指手画脚、挑三拣四,但这些在其他家长眼里又都是正常的事……这些都需要家长及时找专业人员咨询,进行深入探讨、处理,而不要影响到孩子的现实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 

但并不是学校、老师都是对的,只是作为家长在孩子学校的问题上可能会存在各种片面、偏见的理解,最好在你行动之前能够确认你的观点是否客观,你的所感所受是否真实,而不是受自己的心理影响,牺牲了孩子。 

目前有些家长在小学以前对孩子的教养过于自由,缺乏限制,养成孩子没有规则、秩序,也没有安全意识,完全没有自控能力,进入小学以后一方面老师难管理;另一方面孩子极大不适应,越来越自卑越扭曲;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在本质上的区别,带来的不同的管理方式、评价体系等,家长自身也需要提高认识,尽快适应,从在幼儿园的松散状态尽快过渡到小学的节奏上,从婆婆妈妈的生活照顾过渡到严肃的学习状态,与孩子一起接受被老师管理的位置上。孩子如果能在入学前接受这方面的过渡适应,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做好充足心理准备,情况会好很多。这方面非比暑期成长营连续5年做这个工作,孩子和家长真正走入小学课堂以后,对环境的判断、人际、自理、解决问题、适应等综合能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