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成长
儿童心理理论成长技术培训
家庭养育观培训
心理现实衔接工作坊
家长及成人成长工作坊
家教课程
家长大学

为幼升小解心结

【】

详细信息

北京青年报》心灵解码  

原文:http://bjyouth.ynet.com/3.1/1305/21/8022910.html

《北京青年报》为幼升小解心结

    目前,北京的小学又进入了报名季。对于孩子的这个人生第一次,家长有不少纠结于心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一时成为整个家庭的烦恼。儿童心理师非比用讲故事的方式,以平时所接触的案例为基础,为孩子幼升小提供了一些经验。知子莫若父母,作为家长的您从中或许能汲取一些经验。

 

  孩子年龄不够,而明年上学似乎又太大,争取早上学到底好不好?

  甜甜早1岁上幼儿园,大班毕业时同班同学都要上小学了,妈妈考虑如果不让甜甜和其他同学一起上学,她的自尊心可能会受到伤害,所以甜甜提前进入小学。上学后甜甜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她的一些幼稚的行为和想法却常常受到同伴的嘲笑,她感到自己经常被欺负,也不明白为什么,后来为了躲避尴尬,索性一个人独来独往,越来越惧怕与同龄人在一起。

  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入小学,要从生理、心理、智力、行为等方面进行考虑。认知水平、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息息相关,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几个月的差异就很明显,月龄小的孩子提前入学需慎重。

  现在大部分孩子的早教开发比较好,即使年龄稍小,也不会很快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落后。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到四年级,教科书的侧重点会顺应大部分孩子的思维发展由具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发育慢的孩子在此时容易表现出吃力。

  另外孩子是否适合上学,除了智力、学习能力因素以外,心理发展和行为、人际能力方面的考虑更为重要。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更要独立与同学、老师相处,孩子的关系、能力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和自我价值感的建立。而心理水平的发育情况,比如对事物的理解、交往细节等,难以表现和觉察。水平接近的孩子容易互相理解,形成相对紧密的小团体;而心理发育晚的孩子则可能难以获得同学的认同,在团体中处于劣势,或不被接纳。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同学关系模式对其日后的人际模式影响甚大。

 

  大家都说男孩比女孩成熟晚,晚上一年学好不好?

  小天今年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这学期老师找家长谈:希望他下一年度留级。我们通过学习能力测试看到,小天的注意力、意志力优于大多数孩子,大脑信息加工能力也不弱。但与小天的家长接触后我观察到:一方面妈妈对小天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喝水都要替他举着杯子;另一方面妈妈对小天行为上没有任何要求,一切任小天自由行动,表现得非常没有规矩和任性。小天想做什么想说什么马上就做就说,不需任何等待,容忍度和自控力较差。综合分析,小天降级的原因主要是行为散漫,难于管理。

  “孩子”就意味着个体是处于学习、实践、修正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规则、界限、示范和肯定、处罚。如果家长不放手让孩子去实践,且仅强调“自由”、“自然”成长,没有修枝剪叶的过程,看起来是爱孩子,实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所谓自由的成长过程,孩子即使长到20岁,依然可能不成熟。所以,并不是男孩成熟晚就要晚上学,而是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在适龄入学前“成熟”,才能适应学校生活。

  如果晚上学,一方面是教委的相关规定是否允许,另一方面他的年龄比别人大,即使有优势,但也可能会自卑。归根结底,幼升小不在于孩子的生理年龄大小,更要关注其心理年龄和行为是否能适应小学生活,而绝对不是送到学前班仅仅学习文化课那么简单。上学时间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出生日期既不抢早也不延后就是最好的选择。

 

  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么?

  琦杉在学前班就被老师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跟不上。而通过专业的学习能力测试,我们发现他的注意力在同龄孩子中属于优等,短时记忆能力优,决断力、意志力、抗挫力优。孩子很认真,但由于过于专注细节导致看不到大局,缺少策略,效率低,动作慢。并且行为缺少边界,自我中心,没有规则,有破坏力,想来应该给老师带来不少麻烦。所以,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才是老师告状的主要原因。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一定是“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是学习障碍、多动,也可能是行为问题。不仅表现为行为,更是大脑的一种功能反应。这时需要进行专业识别,而不能由家长或老师简单判断定论。另外,因为有些情况是有生理基础因素的,比如脑功能不畅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有些情况则与大人的教养有直接关系。无论是何种原因,因此“数落”孩子都是不公平的,也往往是无效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问题。

 

  孩子个子高就要早上学?

  欣欣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大截,在幼儿园里显得尤为突出,大家都以为她已经是小学生了。平时大人的言谈话语中,让欣欣觉得自己这么高了还没上学是犯了错误。欣欣一时抬不起头来,恨不得马上就成为小学生。

  孩子个子高可能在同龄孩子群里是个压力,但如果仅仅因为“个子高”就把孩子放到一个并不适合他的环境里去成长,很多时候不仅没有“保护”到孩子,反而丧失了孩子的长远利益,甚至会改变孩子的人生道路。

  孩子“个子高”看你如何理解。你如果认为他是“傻大个儿”,他可能就是这样自卑自怜,走路不敢抬头,生怕比别人高出来;你如果认为他魁梧健壮,在同学中非常有优势,尤其在一些体育项目中更是获胜的保证,那孩子也会为自己个子高而感到荣耀,抬头挺胸,意气风发。所以,父母很多的观念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


    老师说孩子不行,孩子就真的不行?

  两个围棋老师对青青的评价不一:一位说青青注意力很集中,另一位却经常批评孩子不听讲、不认真看。家长糊涂了,总是嘱咐青青要集中注意力,到后来,孩子的自信心严重下降,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好,自卑又害怕。

  老师的评语肯定要听取,但家长也要通过环境对孩子的情况尽量客观评判,不能听风就是雨。比如我们仔细观察两个老师给出评价的环境:说好的老师,孩子也喜欢他并乐于继续上课;说不好的老师带两个孩子上课,另一个小孩子思考慢,青青在完成自己步骤后,有时就等不及溜号了。如果我们因此就得出青青注意力不集中、不适合上小学的结论,那就太主观了。对青青来说,更重要的并不是注意力是否集中,而是他的自我价值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否定后自己也否定了自己,心理比较脆弱。所以,梳理、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进了小学,自然就有规矩了?

  东东上学前班两个月,妈妈天天接到老师告状的电话:教学内容他都会,上课坐不住、干扰同学、随便接话、动别人的东西等,同学们都躲着他,谁也不喜欢和他交朋友。搞得爷爷经常生气地说:“都快上小学了,还这么没规矩,太不长进了!”

  学校是教导孩子社会化的地方,也是他通过集体去试验如何在集体中生存的环境,孩子会不断地通过尝试去体会“规则”的界限在哪里,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期待孩子一下子成为完美的人,但也要帮助孩子“懂”规则。

  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要有界限,所谓的“自由成长”、“放养”都有骄纵孩子的不负责任的借口之嫌。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应该及早制止和纠正,让他明白道德、行为标准是对他人负责任。这个工作不是从学前才发现,而是从一两岁逐渐有了行为能力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渗透。

  另一方面,从认知到行为后意识、行为前意识到行为改变,需要过程,即使是成年人改变一种行为模式都是很巨大的挑战。家长明白这个道理,也就容易理解孩子的“难改变”了——不是不改,是改起来难,需要协助,更需要理解、坚持。

 

  即将步出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意味很多,对他的生活和心理也是一个新挑战。爸爸妈妈除了帮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自身需要调整和准备的更多。家长们有了好的心态,预想到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就可能提前铲除孩子面前的障碍。这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帮助。

 

(作者为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心理顾问)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