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成长
儿童心理理论成长技术培训
家庭养育观培训
心理现实衔接工作坊
家长及成人成长工作坊
家教课程
家长大学

养育难,能管教好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打孩子】就是个好方法吗?

【】

详细信息

家长们好不容易在宝宝喂养的路上摸爬滚顺利通关,又要开始面对各种宝宝早期教育难题。孩子越大越难管教,似乎每一天都会把自己气吐血个三百回合……

请看下面的视频:


动手打孩子,到底为谁好?在很多人眼里,体罚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教手段,中国有「棍棒底下出孝子」。

管教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应该怎么做」,而打孩子,充其量只能让孩子知道「不能做什么」,不能做的事可能有千万件,件件是靠【打】来学会,那孩子的屁股岂不是开了花?结果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什么事都不敢做,做错了的后果太严重。

虽然管教可以促进行为的塑造与品质的养成,体罚却并不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什么真正有指导性的帮助,反而让孩子记忆更深地【是被打】的经历、 身体的疼痛,以及更加让孩子挥舞不去的记忆是【暴虐的父母的样子】,刺痛孩子的是打他【背后表达的“不爱他”】的含义。

打孩子,既解决不了问题,又更加制造问题,看起来真的不是很忙好方法。

你以为通过「打孩子」能让孩子越来越好,可实际上,「打孩子」这件事情,只不过是家长用来挽救自己【教务无能】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以及在拼命挽救自己【做父母的尊严】,但代价是严重的伤害了孩子。

生理与心理的伤害,暴力必然会导致生理伤害。

孩子可能不得不带着红肿的双眼、明显的淤青与伤痕进入学校、操场等社交环境。生理上的痛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可伤痕累累很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困扰。

孩子们很在乎在自己小圈子里的形象、表现与评价。而挨打这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的朋友、同学甚至师长对他的评价,也会影响到他对自身的认识和态度。

并不能因为一个孩子年龄小,就忽视他的自尊与自我认同。 此外,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对孩子有特殊意义的公共场合——打孩子,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将是巨大的。与心理创伤相比,生理上的那点儿痛苦甚至都算不上什么。

有研究发现,在一些于公共场合遭受父母殴打的孩子身上,会有类似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它主要源于爆发性的伤害,还会在相当程度上诱发其他的心理问题,比如极度消沉、拒绝社交、甚至自杀、自伤倾向。

体罚的恶性循环

已经有众多的研究表明,在有「打孩子」风气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少重要的心理指标都受到了影响。他们的自尊程度往往更低,而攻击性、失落感和焦虑程度往往更高。

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处于对挨打的担惊受怕之中,他肯定没法获取长期有效的安全感——自然会变得焦虑、敏感、紧张、急于保护自我。

越表现不好越挨打,越挨打就越表现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体罚已经彻底丧失了任何管教的意义。孩子脑子记住的只有残虐和【不被爱,不被珍惜】

与此同时,童年的惨痛经历并不仅仅影响当小孩的这几年。

最近的一些研究还发现,孩子童年挨打的次数越多,长大后越容易产生物质滥用的问题,比如有烟瘾或酒瘾;主观幸福感的平均程度,也普遍比同龄人更低。

受害者不仅是孩子,也许很多父母打孩子,是出于他们自己口中的「爱」。但在年幼的孩子看来,打了就是打了,打了就是不爱。

多少大道理,任何解释,表面的接受和认同,都难以抹杀孩子在心里对父母爱自己的怀疑和憎恨——这种情感与压抑的力量相较量,无论孩子长到多少年龄,他们始终在酝酿着这个反对的力量,在适当的时候爆发,交还给父母。

受害者是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行为模式来源于家长的潜移默化。孩子不一定会用家长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家长,但是他们会用这种方式对待周围的其他人,惹出事端,由家长去收拾摊子,接受恶果。

受害者也有可能是孩子的孩子:

很多小时候被父母打过的人都会说「我以后绝不打我的孩子」,但是,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成为父母之后,很大程度上会依然会沿用自己父母当年对待自己的方法,用体罚来教育下一代。即使他们明白自己不应该这样做,或者自己也非常痛恨这样的做法,但是却控制不了自己,一方面对自己的行为【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情况也【无计可施】。

打孩子的父母,一方面被自己从自己父母那里传承来的行为习惯禁锢着,明知道不对却难以摆脱,另一方面对自己孩子的不良表现又没有办法,被上下两代人夹在中间,成了【夹馅饼】的生活状态。想改又做不到,也不知道怎么改?怎么面对熊孩子?


家长怎么摆脱被夹馅饼的状态?

家长一定要明白:

1、情绪不是控制的。情绪背后都有故事,把那些不愉快的情结找到并处理掉,才能根本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才是以良好的状态面对孩子、客观思考、理解、解决孩子问题的前提。

2、打孩子是无能的表现。打孩子不仅不能树立权威,反而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

3、家长认为对的,不一定就是对的。孩子坚持的,也不一定就是错的。这需要家长找到相应的专业老师,长期跟随,耳濡目染的积累正确的教子观念等,慢慢找到“对的标准”。

4、靠自己发现效率很低,因为孩子的成长不会因为家长的不成熟而停滞。等家长自己成长好了,再来解决孩子的问题,那么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关键期。寻求专家帮助,有针对性的解决个性化的状况,总费用并不高,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少走弯路,两代人共同成长,并且可以斩断代际传承到下一代。

凡是打孩子的家长都严重的破坏了亲子关系,孩子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也不太可能建立起来良好的依恋关系。而依恋、安全感是影响孩子一生幸福、成就的基础之基础,重中之重。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