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微博认证为“*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爆料称,
“前某集团总裁XXX女儿、现XX集团老板——毕某被国外男友打死,死前资产规模上百亿”。
很多人,听完故事后唏嘘不已
为习习感到遗憾和痛心
为渣男感到愤怒,大加责骂
但更多的人,是为习习的行为感到不解
“为什么,不离开”
“为什么,不分手”……
其实,大概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个女生
——执迷不悟、非要跟渣男在一起的女生吧
非比老师(吕萍):
有一部电影叫《自杀小队》,精神科女医生美丽成功,却被精神病犯人吸引,劫狱并自己成为了犯罪分子之一,并且被她施救的精神病人施暴,依然不悔地跟着,疯狂的实施危险行动。
对于这样的女子,是不是很多人会觉得理解不了?
在完型心理治疗中,认为人有“两极性”特点,即在“此极”时则向往“彼极”的生活,认为在大极端的背后一定隐藏着相反极的需求。太顺、太美好、太成功,反而向往的是贫穷、堕落和消极、失败。爱,是一切之源,没有爱的人生一一用什么都弥补不了,所以也想用任何去换、去得到,又要避免被拒绝和抛弃。
当对方爱自己、离不开自己——让自己感觉到被看见、被需要的强烈的价值感,同时对方又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时,而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有这个“爱人”一起引领、陪伴去“探索”的时候,这对于既缺爱、又很想打破原有生活模式的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吸引力,那力量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搅进去以后就难以自拔。美国乐坛天后惠特尼.休斯顿也同样诠释了这样版本的人生故事。毕习习的故事,并不独有,而且依然在很多情侣之间正在、继续发生着……
我们反观她那么多的伤,反观她的朋友们、家人们都曾经看到她脸上的淤青,但似乎没有人或者说没有“有效”地提出质疑?她的邻居听到了哭喊,却没有报警、甚至不闻不问的漠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正常到她器官衰竭昏死,男友还以为她睡着了……
由此,你能想象出这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活着么?(留学当年15岁,现年24岁,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培养,心理年龄可能阻滞停留在15岁)……
她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情感。
是一种被需要。被关心。被重视。
被爱护的感觉。
这个男孩给到她了么?
他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生怕她移情别恋,生怕她离他而去……
他爱她爱到癫狂,她激发出他强烈的暴力——他不知道再怎样、用怎样更激烈的方式去表达他对她的爱,或者不如说是恨……总担心失去、被抛弃的恨。
对于不能自己承担责任,把打别人的责任都要推到女友“你明知道我……你还要……”的头上的他来说,他的心理结构决定了他只能采用这样”外投“的低级心理防御机制。
那么,患有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的儿童如果在童年期未经过心理干预和调整,他的内分泌失调将使其在行为上过于特殊,这种“特殊”可能导致他难以融于环境,破坏气氛,被权威嫌恶指责,甚至被家人惩罚、虐待或抛弃,更使得患儿难以与同龄人达成良好的关系——这种种都将使一个ADHD的孩子在童年期难以在正常的环境下长大,不能得到正确对待,而不可能自己养成与人互动的良好方式。他的症状、情绪问题、行为问题都是在被忽视或挫折中自然成长的,满是伤痕和漏洞。而内分泌失调导致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不会自己消失,反而成为人格的一部分。由于大量精力用于应对麻烦,使得智能和能力的发展也有更多可能受到抑制,这将使得他们难以有好的学业成绩,未来的社会位置也可能因此局限。比如这个男孩成人以后是酒吧的保卫。
在他的人生中,或许从来没有人对他如此重视,如此好……女孩尽力地满足他的一切愿望,却无意中成为了他“理想中的父母”……他太恐惧自己“被抛弃”了,自己怎么配得到这么多、这么好?
投射到女孩身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认为是“你不值得我为你如此……”而类似的语言又恰恰中了女孩心里自卑、无价值感的部分——女孩认为“你说得对,我是这样的。”这样的投射认同,把男友不正常表达情绪的问题行为转化成了女孩对自己的惩罚,他的自我安慰和解脱成为了她心中那个一直在否定自己的声音的外化。在一次次毒打中,她的体验或许不只有他的爱和恨,更主要的是有她自己对自己的怨怒,与其说是他杀了她,也不妨说是她借用他杀了那个不好的自己……
在这样爱恨纠结的漩涡中,她体会到了热烈的爱,也同样体会到了自己担心”被抛弃“的恐惧,她就更加想留住他,证明自己是值得的,自己可以……留住爱、留住自己的值得、留住他、不要分离……随着物质、情感,包括肉体上痛苦承受的不断投入、投入、再投入,两个人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强,谁都不敢不肯离开,却又不知怎样理解当下的发生,不知道要如何“在一起”,情迷痴乱直至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