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
在线测评
一对一咨询
备\孕\产期
婴幼儿
儿童
青少年

心理咨询太贵啦!吃药便宜?他们对儿童青少年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

时间:2018-12-21 来源:非比儿童

 


心理咨询太贵啦!吃药便宜?他们对儿童青少年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

非比:前段时间周超医生《鹅潭医言》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兴趣,写了一些东西,与各位分享自己的看法,也欢迎大家来讨论

以下是周超医生的文章,末尾是我的想法。


太多人对抗抑郁药物感到恐惧,都想尝试心理治疗,可是很多人承受不起心理治疗的费用,只有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案。





案例故事:


小李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成了一位普通的小白领,每月工资几千块。工作5年,卡里的存款也不够一套80平米房的首付。


半年前与谈了3年的男友闹掰了,最近又与同事也发生了些摩擦。

她感觉处处不顺心,以为自己可以不用“33天”就能从失恋中走出来,怎知道自己的心情并不像“感冒”那样几天就好了,还变得越来越严重。

失眠,食欲下降,做什么都没有兴趣,没做什么事情也感觉很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勉强去上班,下了班就径直回到出租屋,谁也不想理睬。同学本想给她介绍个男的认识认识,她直接给拒了。


她的工作效率其实很低,脑袋是空的,常规的工作也理不清头绪,常常坐在电脑旁发愣。领导批评她为什么如此拖拉,她更加懊恼,自责。


她对自己很失望,感觉自己很没用,什么都很失败,看不到希望。


她以前也看过几篇科普,高度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她知道抑郁症的人很可能自杀,害怕自己走到那一步,经过反复的内心挣扎,最后选择去医院

她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大概跟医生说了,最后医生考虑诊断抑郁症了。

                                                                                                                    

虽然结果是残酷的,会给她像判了刑一样的感觉,可也不得不如实让她接受这个诊断结果。

短暂的沉思后,医生还未来得及谈治疗方案,她就告知她不想吃药,想做心理治疗


医生告诉她心理治疗也有一定的疗程,一般半年到一年,前期可能一周一次,后期间隔时间长一些,只是做一两次是看不到太好效果的,当然,只有经过治疗师的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方案疗程。


医院的心理治疗费用大概是400-800元一次,一次50-60分钟,医保不报销,完全自费。

社会上那些私立心理机构,有点知名的心理咨询师的价格一次随便要两三千,五千都有。

相比来说,这里已经非常便宜了。


她面露惊讶之色,那么贵呀,400块一次也不便宜呀!我以为挂个号就可以做心理治疗呢。

                                                                                                 心理咨询太贵啦!吃药便宜?他们对儿童青少年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


犹豫之后,她吞吞吐吐的问,吃药要多少钱呢?


大部分的抗抑郁药,即使用到最大量,平均价格一天的花费在20元左右,一个月600元作用,国产的比进口的相对便宜一点。


她又问药物副作用方面、治疗疗程等问题,最后她说自己的收入又不高,心理治疗太贵了,做不起,每周还要到医院来,很麻烦,我还是吃药吧!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抑郁症状,最好的也许是同时进行。


也许太多人对抗抑郁药物感到恐惧,都想尝试心理治疗,可是就目前国人的总体收入和医保制度来说,很多人却承受不起心理治疗的费用。


文章部分来源:鹅潭医言

非比老师(吕萍)



关于用药物治疗和用心理治疗来面对病人的情况。


我是这样看的:

无论是抑郁症,或其它病症、心理问题,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生物治疗更多的是面对症状的解决,也就是说解决症状问题。比如说焦虑、失眠、烦躁、坐立不安、心神恍惚等等现象施以疗愈,而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进行探索或者是意识化,对于一部分服药的患者来说,药物帮助他们缓解了症状,症状没有了,但是并不知道是自己的什么情绪、情景等因素引发、导致了症状的发生,反正是药物把这些症状消除了。只是不知道“怎么”这些症状就又回来了。而心理咨询探讨的就是这些症状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走的,当一个人明白了自己的这些“怎么”,就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怎么”,来达到缓解、消除症状的结果,而有时候,我们知道了“怎么”,症状就已经消失了——这是人类的心理机制决定的,是药物无法触及到的精神层面需求。举个例子,孩子不想去上学,探索下去发现孩子对于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总是不知如何是好,有时会被同学嘲笑和奚落,有时会让别人生气对自己发火,因为局面常常难以控制,又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只好用逃避的方式不再面对。与咨询师建立关系初期,觉得咨询师会看不起自己,不屑于与自己交流,担心咨询师不愿意给自己咨询。每次都当着咨询师的面做些很让人尴尬或者生气的事情,直到他自己认为咨询师确实是都可以接纳的,才能做下去……而咨询师并不能一味迁就,在腾挪回旋间与孩子在界限的尺度中把握分寸,在感受和语言应用上精粹曼妙,包容却有力,看似若即若离,实则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已经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经历、体验、内化了人际间互动的奥秘,治疗随着与咨询师关系的改善而步步递进……一日,孩子又要换手机,各种理由每半年换一部,已经用到最高级的型号,深究下去,发现是因为微信的交流常常让他感到焦虑,他时常会觉得对方没有说完话就“结束”了,没有跟自己说“再见”,这让他觉得他的朋友都很不尊重他,拿他不当一回事,但没有朋友则更会让他焦虑、难过、悲伤,这种情绪与手机做了联结,“手机”成了他情绪表达的发泄口,“不要它了”换个新手机成了他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而实际上却并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人际焦虑,可是为什么他的朋友都会这么没有礼貌来怼他呢?难道这些人都是这么没有礼貌、不靠谱么?再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是亲人突然故去给孩子带来的一直没有“告别”留下的深深的遗憾和创伤。当这个部分被揭示出来以后,孩子的手机当然可以继续使用,不再是问题。需要处理的根源则是与亲人告别。以上例子是药物和非专业人士、计算机程序能替代一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么?任何物质、任何量化的现代化高科技产物能比一位有温度的、体恤的或者是严格的、但思维和情感都跟着你的律动而动的大活人为你专门提供的、全心陪伴的时间价值更高的呢?而对于那么精细化的分析和鞭辟入里的干预是普通聊天可以替代的么?


而对于另一部分自认为知道自己内心纠结原因的来访者来说,药物可以帮助缓解那些让人感到难受的、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或者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已经不能保持常态的状况,吃药以后可以帮助尽快适应现实情境,不至于失态、失常,但如果不做心理治疗,则让人烦恼的那些东西依然存在,一定还会再复发,所以服药而不做心理治疗,根源问题没有解决,可能会常常处于服药期情况。


那么前者可能是精神病性的问题,创伤往往来自于童年早期,尤其是还没有形成语言的阶段以前,那时婴幼儿还不具备可以思维、思考、理解的能力,也不具备逻辑语言编程记忆的能力,一些创伤是被留在潜意识记忆里,在感觉和感受层面常常会影响一个人,却无意识和无法抑制。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神经症性问题,是现实问题的困扰。关于是前者还是后者,是由专业人员在客观了解和接触之后才能做出评估,而不是非专业人士看表面表现或者是自己说的内容来评估。前者在童年如果没有被发现,如果不能够在依恋亲子关系上做出改善、修复创伤,做心理治疗的话,可能需要终身服药,缓解在现实中的困难带来的焦虑、恐惧等待情绪;而现实困难依然没有解决,心咨询解决的是现实困难,情绪会随着困难的解决而烟消云散。


长程的专业心理服务可能会帮助改善深层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些抑郁是在婴儿期就形成了,服用药物帮助缓解压力症状,做专业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建立和改善心理功能,提高相应能力,最后可能是促成人格的改变,尤其是对于发展中的儿童,是在建设人格的过程中扳回正轨,对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啊!


       后者神经症性问题做心理治疗可能会有更大改善的机会。如文中的女士,两次恋爱失败,能够表达描述清楚,有一定反思能力,如果用心理治疗的方式可以帮她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其中隐含的模式和小时候没有经历过的,没有被意识化的那些挫折,并且治疗师可以陪伴她去度过一个一个心理发展上“经历的困难”,陪伴他一起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那么他的亲密关系的问题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彻底的解决,当他的这些问题不断地浮出水面而不断地被意识化和吸收、重构以及重建以后,她的症状将得到缓解和消失对于症状很明显的个体,用药物解决当下现实困难,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探索过去和创造当下,可以标本兼治。二者不是彼此替代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作用的关系。根据症状严重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医生的帮助,如果症状严重,必须征询医生意见,当病情缓解或无明显不适时做心理治疗。 


        另外,由于心理咨询行业鱼龙混杂,心理服务价格不能代表专业、伦理与否,同时也无统一定价。就非比儿童心理而言,我们十年左右工作经验,接受中德、中挪、中英等系统培训的专职、中国首批系统培训的儿童心理咨询师及父母咨询师们的资费仅在500-1200元远远没有周超医生接触过的2000-4000那么贵。并且,我们严格遵守职业伦理,每次咨询保持在50分钟时长,家长会谈等特殊情况最长时间不允许超过2个60分钟,以此确保收费上限,在有效的时间里说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对家长也是一种训练和提高。


      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我想是受众的年龄问题。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年龄大的成年人,特别是精神病性的成年人,用药物还是用心理治疗的方式,要看其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生活的质量考虑了,他是要明明白白的活着,还是要稀里糊涂“可能幸福”的活着,来选择是吃药还是不吃药。而对于年轻的人生,要彻底解决的,个人认为还是心理治疗加药物。对于儿童患者尤其如此!更加建议必须有心理治疗辅助,因为他们的未来大多数时间如果都需要药物的控制帮忙才能适应社会或者家庭生活,使得他们的自我控制感丧失他们则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价值感、有责任感的人,他们的生命个体将被切出一个缺口——那可能是由药物替代人自身功能、能力的部分……我想这可能让一个人痛苦、自卑一辈子。


当然,这个前提是,药物并不能帮助孩子彻底解决他的能力缺失、更不能帮助孩子去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建立好的行为模式,以及健康的认知和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复弹能力等的素质提高--也就是说用他自己的、自身的能力去适应社会。


父母,选择决定孩子未来。


孩子需要具备的这些自身素质,是要在心理治疗中与治疗师互动产生的,而不是靠药物使得孩子自己增长的,这个理论前提是我们人的认知和行为基础是来源于【经验】,而不是天生的。所以想靠药物生长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孩子来说,生物基础就像是硬件,心理治疗的精神行为层面就像是软件,如果他的大脑神经网络出现了问题,软件的功能就难以发挥。但如果他的硬件没有问题,内分泌没有问题,心理治疗的软件功能帮助孩子提高心理能力和心理功能就是势在必行、不可缺少的。因为暂时的经济困难,放弃的却是长远的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




让专家帮你看一看,把把关,

科学养育少走弯路,重要的是别走错路,

可能会让孩子一生都幸福

0-6岁关键期的关键服务






心理咨询太贵啦!吃药便宜?他们对儿童青少年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呢?!






理论及技术支持:精神分析客体关系、依恋理论、心智化、儿童游戏治疗、完型(格式塔)团体

说明: 个别家庭需单独会面则另约一对一访谈时间,费用根据提供服务老师的一对一单价另计;开组后不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