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成长
儿童心理理论成长技术培训
家庭养育观培训
心理现实衔接工作坊
家长及成人成长工作坊
家教课程
家长大学

心理博士”不等于“心理应用专家”,教育不是心理

【】

语言表达的有限、人与人之间的表达、理解上的巨大差异。那么在专业评估诊断上,我们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眼见为实,亲自观察,才能谨慎的做出评论。

详细信息

 最近好奇于某媒体热播的一位心理学博士的“育儿节目”,就去看了她微博,目不忍睹。她“热心”的回答家长提问,内容说了跟没说一样,而我更相信:任何人都无法说到让别人真的明白,并且理解到。


       我每开一个工作坊,都会跟大家玩这样一个游戏,就是由几个语言表达能力好的人一起去看同一个东西,然后回来用各自的语言描述给大家听,听的人用自己的理解,把那个东西画出来。结果是几乎次次全军覆没。有说说的人没说清楚,也有说听的人没听懂,无不感叹语言表达之有限、人与人之间的表达、理解上的巨大差异。那么在专业评估诊断上,我们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眼见为实,亲自观察,才能谨慎的做出评论。充斥网络、微博已经泛滥的凭妈妈自己主观描述孩子的情况就下的结论,用140个字符就解答了的答案,能有效么?如果事实相反,谁来负责?


       这样的问答,直接网络搜索,一大堆!无需问任何“专家”,反正都是画饼充饥,各圆其说。

但,这样热心于“简单答疑”的“心理专家”则有两种可能:

1、她自己并不清楚“心理”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能做到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等。因为自已没有体验、所以不知其真谛,更不知这样“帮忙”不仅无效,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没有治疗经验,所以言之无物。

2、自己知道这样无效,但为了自己的某些目的,讨好、迎合受众。也有人是不敢、不愿意得罪大众。后者需要个人成长。


       这样的答疑,并不是“心理”的工作方式,而是“教育”。


教育是靠自己的嘴巴————我告诉你是这样的,你相信了,然后去做。其本质是说教。


心理是靠移情、反移情、靠科学技术和专业人员出借自己帮你修复,其本质是通过受训人员与你互动,着力在根本上的、你自己去选择自己的方式的适应性改变。其背后的专业要求、咨询师的个人成长要求及专业水平、督导等,都相当重要,这是完全不同境界的两个东西。


一个人自己的心理水平及心理专业技术,是学历说明不了的,必须从头、另外学习、成长及接受训练。也就是说心理博士,并不等于心理应用专家。所以“心理博士\心理学教授,不懂得心理技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术业有专攻。

 

“心理博士”不等于“心理应用专家”,教育不是心理,免费没有服务

但搞教育的往往比搞心理的更受欢迎。

1、简单,看起来“明了”。虽然说者与听者并不对应。

2、没有成本。上嘴皮碰下嘴皮,把自己哪怕五花八门的、大脑里的主观想象、见解告诉你就行了,编得好就有人买单,而且听者也不费力,做不做得到无所谓,做得对否也没关系,反正也没人督着。

        而心理成长多痛苦啊,有阻抗、有负移情,即使正移情也不舒服,还要花钱,谁会做呢?很多人这样想。很多人更愿意“主观相信:“我是好的,完美的,有问题是因为别人不好,环境不好,所以,我要去改变他们、改变环境。” 你看,在“教育”背景下,自己俨然是一英雄、或者是受害者,而且还积极主动的面对,寻找解决办法。但这些人也往往象在迷宫里,总是回到原点,总也走不出去。而这教育做不到之处——恰恰就是心理学的魅力。

         为什么那么多人省吃俭用,把钱都投入到心理学中不出来?如果简单,谁会这样坚持?如果没有收获,谁会这样痴迷?如果可以免费得到,谁愿意啃咸菜、睡通铺而也要交费学习?你以为,别人都是病人?整个心理行业的人都是傻子?

       而那些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在心理成长的路上坚定走下去的人,往往经历过痛苦的洗礼以后,他们已经开始了新生,真正地走得好、走得稳,当然也走得更远。

   但那些到处听讲座的,有买教育家所有著作、光盘自学的;也有跟大师虽2、3天就花上万的费用学习的,但他们以“教育”为基调,以“说教”为主线,享受主教样洗礼般的人,激情过后,实验失败,几年下来——门还没入!徘徊间,自已老了,孩子大了,时间蹉跎了,幸福找不着了,问题也不用解决了……


       参加过非比工作坊的人都明白,什么叫“每个人的底版都不同”,靠几句话就解决问题的“大师”们,是把世人归类于几种状态——来解决你的问题,是大线条的。既适合于所有人,又不能解决每个人细节的问题。因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底版”“关系模式”不同。

在线留言